找到相关内容337篇,用时5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永嘉大师证道歌》简释(1)

    求真。   “无明实性佛性”。无明,无所明了,乃最初真心一念妄动所起之幻翳,譬如目眚见华,本无实体。若以般若智照,是不生不灭之真如佛性,所以说,“无明...阴浮云去来,三毒水泡虚出没。   “法身觉了无一物”者,若以般若智照,五蕴,法身也无一物情,而了不可得。“本源自性天真佛”者,此了无一物...

    张秉全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2458272.html
  • 《永嘉大师证道歌》简释(2)

    。   “法身觉了无一物”者,若以般若智照,五蕴,法身也无一物情,而了不可得。“本源自性天真佛”者,此了无一物情之法身,是人人本具,不假...诸行无常一切是如来大圆觉”者,诸行,指一切有为之法。凡是有为法,因缘会遇而暂有,因缘离散而消失,是无常的,。若能于依他起性之有为法上,观照其是圆成实性,此亦即是一切...

    张秉全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2558273.html
  • 惟贤法师:实修问答集

    惟贤法师:实修问答集  1. 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与佛在涅槃境界上是否有程度上的区别?  答:  当然有区别。什么叫法身大士呢?凡是契证了性,证得如幻三昧,了解一切法如,证到这个境界就叫...、首楞严三昧等。如幻三昧是观缘起性,观森罗万象都是变化的、不实在的,,由此求得了悟。《金刚经》讲: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”梦、幻、泡、影、露、电六个譬喻,说明这个...

    惟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1268944.html
  • 如何以一心三观破三惑-净空法师开示

    而现的,《般若经》上常讲“缘起性”,缘起是讲相,性是讲它的。这个相是众缘和合而生,无有自性,,了不可得。   这几句话是教我们观察现相,所有一切现相是“,了不可得”,《金刚经》...究竟圆满,但的确是最初方便,我们有方便契入真实,这就好。   三观是、假、中三观,前面第一行里面讲的“假、中”,那就是一心三观。你能够用一心三观,这三种惑都容易破除。三种惑破除,诸位要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止观|三观|念佛|一心三观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2/10271820768.html
  • 修行人常犯的通病 慧律法师开示

    上打转,忽略了应从心地下手。若能了解朝山是缘起法,,便能悟明心性。但能契入性,参与一切活动,都能法味盎然。倘误把方便当作究竟,认为自己在修行,欲觅菩提,了不可得。   ◎ 心性不明,着相...套用于善知识身上。   就体性而言,与其亲近外在之善知识,莫若内心一念回光返照,于一切法相离相,自心是最大之善知识。若见诸相,是见自性佛。倘若烦恼、颠倒,牢执不放,外善知识虽欲救拔亦...

    慧律法师

    |修行|慧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5/23462924565.html
  • 三论宗二谛义初探

    执取?本宗的俗谛之有就因缘所生而假施设,缘生之有如其为因缘所生而观之,,这是有不碍欲而真。而我们一般的经验之有,正是碍的,有,俗必碍真。如吉藏大师云:“彼有不得无(指凡夫之人),无不得有(指二乘),有不能无用,无不能有用。”所谓第一义谛,就是因缘生法,而说,第一义就是诸法实相,诸法实相就是。可是一般的愚夫及外道之众,不识者法实相,乃迷此因缘梦幻之躯,以为实有,于是生...

    印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4849716.html
  • 禅诗理事圆融论

    逋。暂尔回头看,衣穿露宝珠。”诸事从缘而起,因缘无自性,故事法,契证此理,就会洞知大道孤标独立。空谷本静,只是由于外在的叫呼而形成了音响。真理离绝一切形相,若以见闻觉知趣求,则离之愈来愈远。...而理,如波中有湿性;事法,如镜里容颜。已悟事法真理,何须更劳推问?真理如同平坦的大道,明明白白延伸在脚下,并不在白云缭绕的危峦叠嶂间。  (9)真理非事门:真理虽然为事法所依凭,并不是...

    吴言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4156678.html
  • 六度与四摄

    贪穷之因。修布施时,观三轮,不见能施之我,不见受施之人,不见所施之物。《金刚经》云:“菩萨于法,应无所住,行于布施。”若能如是无相行施,为具足布施波罗蜜。   二, 持戒度。梵语尸罗,华言...了知此乃众生同业所感,不生怨尤,安心忍受,是名外法忍。3,谛察法忍。菩萨审谛观察一切诸法,皆因缘所生,虚妄有生,虚妄有灭,,本无自性,安住于真空法理之中,谛信不惑,忍可于心,是名谛察法忍   ...

    张秉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2258269.html
  • 《法华》奥典,妙冠群经

    之说教,阐明森罗万象,,以般若真空之理水,淘汰二乘之旧执。是为般若教。约化法,是带通、别二权理,正说圆教实理。约化仪,是渐之末。教典有《大般若经》、《金刚般若》、《道行般若》、《光赞般若》等。...于世智辨聪,故仍称般若,五不翻中属尊重不翻也。此番教化时间更长,凡二十二年,基调乃是有明之说教,阐明森罗万象,,以般若真空之理水,淘汰二乘之旧执。是为般若教。约化法,是带通、别二权理,正说...

    张秉全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5058302.html
  • 般若学在佛教中的地位及其影响

    ,某部分不,而是、自性、毕竟。我们要更深刻地了解义,须从三方面去理解:  其一,世间没有不变性的东西,也就是诸行无常。一切法都是众缘组合,没有固定、实在的自性,时刻无不在生、住、异...根据《大智度论》里的“一心中得”和般若的“”、“假”、“中”综合起来而成“一心三观”(此见《佛祖统纪、慧文传》)。“一心中得”就是“三智一心中得”。祥而言之,了智诸法,因缘所生,本无自性,。...

    传禅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31865168.html